服务热线:0512-577918130512-57792815一对一提供洁净技术,洁净材料解决方案
免费咨询热线
0512-57791813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,世界范围内持续出现史无前例的缺芯潮,“芯”慌笼罩全球。而如今,全球缺芯危机或将更加严重。
俄罗斯根据批准的政府法令限制了包括氖在内的惰性气体的出口。这些气体包括氩气、氦气和其他气体是被用于生产半导体不可缺少的原材料。
俄罗斯供应高达 30% 的全球惰性气体。该政府文件称,现在只能根据工业和贸易部的建议,根据政府的决定进行惰性气体出口。
3月24日,MCU及功率半导体芯片大厂意法半导体再度向经销商发出涨价函,宣布将于2022年第二季度再度上调所有产品线的价格,包括现有积压产品。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涨价并非意法半导体为代表的制造商今年来的首次行动,其他大厂或将跟进。
究其原因,除了产能不足、上游原材料、供需两端失衡外,包括日本地震、美国德州寒潮导致工厂断电停工、印尼欧洲疫情反复、以及国际局势变化等离散因素,是影响本轮“缺芯潮”爆发的重要原因。
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大缺货,让芯片半导体,这一原本隐藏在手机、电脑、汽车等产品下的精密部件逐渐走进大众视野,影响空调、肥皂制造业等169个行业的同时,还逐渐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。
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,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先军曾介绍,近年来,美国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打压,破坏了全球芯片行业的生产秩序稳定预期,引发全球供应链尤其是下游企业决策的大调整。
芯片行业的高度全球化特征,决定了任何一个环节的波动,都将影响全产业链的稳定性。在美国干预导致全球芯片产业秩序“混乱”的背景下,全球疫情、日本地震和火灾、德州暴风雪、中国台湾地区缺水缺电地震等局部或全球冲击叠加,在高端芯片供给不足背景下,更是引发中低端芯片的市场“恐慌”。
全球缺芯危机或将加深
为应对芯片紧缺危机,包括日本、德国、美国在内的多国出台或拟定新的政策,意在加强行业保障,补齐产业短板。
然而,尽管多国和业界正加力布局半导体芯片的生产,但政策生效和生产线建立均需要较长周期,短期内“芯片荒”局面可能难以缓解,多行业发展面临较大挑战。受影响最严重的是汽车行业,全球车企担忧产能不能得到保障。
目前来看,芯片供给恢复正常的周期并不乐观。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·基辛格日前公开表示,他此前预测全球芯片短缺将持续到2023年,现在预计可能持续更长时间,因为芯片制造商难以购买足够的制造设备,并增加产量以满足需求。
有芯片行业的高管称,缺芯的状况将持续到2023年,届时一些客户的芯片需求才能得到充分满足。虽然今年半导体行业的IDM和晶圆代工厂努力扩充产能,但部分晶圆厂新建产能最快也要今年下半年才能投产。
另据法新社报道,美国商务部长5月31日警告称,全球关键芯片短缺的局面很可能将在整个2023年持续下去,甚至延续更长时间。
报道称,雷蒙多表示,没有迹象显示芯片短缺局面会在明年显著缓和。雷蒙多称,在韩国访问期间,,她与一些芯片制造商高层就芯片短缺问题进行了交流,这些人士均认为,芯片短缺局面至少要到2023年年末甚至2024年年初才会出现缓和。
注:网站部分数据来源于鸿博斯特集团